2019-火箭少女巡演-關於四面台演出三串音箱吊掛覆蓋的調整應用

火箭少女團體-廣州蘿崗寶能國際體育演藝中心 的體育館

話說很多年前在四面舞台演出的小紮紀錄點滴就有很多的音響同好來信詢問交流有關外場擴聲系統的吊掛與調整技巧。
這次 101火箭少女在 廣州蘿崗現場這 12串音箱是怎麼把玩也是眾多圈內朋友在微信群裡熱衷詢問的焦點,尤其是任兩面向
的音箱交疊區介於中間對角(Corner)的這一串補聲是怎麼定義它?該怎麼設定?時間位置要怎麼一線化???
拿掉與各單位過程複雜繁瑣的行前協調,將焦點鎖定在擴聲工程上,藉由這場演唱會的平台資源,在場館吊掛音箱的總數量
是 168只分掛成 12串主喇叭的應用過程,這篇心得報告就來分享交流一下有關於三串音箱(L+R+Corner)調整的關係。

1.複習聲音單一與重疊的物理
當其實從 YouTube網站搜尋 Sound wave watch就可以得到豐富的影片解釋內容,我們將其切片化擷取,當發聲點是多處時就
會有所謂疊加的問題產生,而再進一步面對疊加就會有時間位置、有空間結構、材料、有不同分頻點跟書本理論就會有些許
不一樣的結果,也就是書本理論上的事跟現場又會有一個程度上的不相同,要論述現場這個調整之前,在這裡就透過幾張貼
圖來複習一下簡單的物理邏輯。
圖一,是一只音箱對於聲音輻射的物理現象,圖二,當使用兩只音箱放送同內容時,在其中心位置聆聽則是最佳疊合區,
而當聆聽位置偏左或偏右就會得到不一樣程度的干涉現象產生(時間位置不同),但不是不可聽。
_

圖一,單一只音箱發聲輻射。
_
圖二,兩只音箱重疊區就有潛在干涉的問題並存著。
_
好,現在有了初步的元素,將這樣的理解套用到 蘿崗現場的場館裡。
下方圖三,是整個演出現場吊掛平面示意,在這裡就取正面(Front)左邊進行這次演出的交流,另外任一面向在其角落位置
套用上波輻射疊加簡圖就能看出對角補聲的吊點跟三只音箱輻射的物理現象,由於現場吊點位置不能順利取得完美的間距,
光是這個結果就會在三個音箱交疊處產生因為時間不相稱的問題而有所不一樣。
原則上這四個面向以 Front以及 Rear面向為主要觀眾大區,因此所能夠擇吊的對角點也就是以能去相近這兩個主面向
( Front與 Rear)的主喇叭串為優先考量,所以你看在圖三,的平面吊掛點觀察就能看出對角補聲(黃色)是貼近於
Front Rear的音箱,而現場吊掛也是實際類似於此的結果。
_

圖三,整個演出現場 12串音箱吊掛示意簡圖。
_

站在對角拍攝可以看出三串吊點間距不同。
_

從控台觀察三串位置,Left-L的吊點時間甚至比對角早。
_

圖四,是我們期望能將這三串時間調整成有如一串箱子。
_

圖五,事與願違,吊點的侷限就僅能得到如此的調整結果。
_
1.觀察與調整
圖四,是我們期望介入人為的延遲時間或是位置吊點改善來取得如同一只音箱輻射的結果,很不幸的真實現場往往事與願違,
在這裡先提出一個假設,假使現場音箱的吊點給予理想的等距間隔,那麼每個面向邊角加上對角的任三串音箱就會是左中右
或者是右中左的音場架構(你清楚每個面向的擴聲都是立體音像的設計,但這還不包括正常中置聲道的補償 LCR)。
如果以 LCR Images看待,那麼就可以將 SIS(Sound Image System)深度調整給設計進來(很多控台都擁有這樣的功能),
但是環境條件不允許之下,蘿崗現場演出最後這個調整的結果將會類似於圖五,兩串間隔相近的音箱在測量觀察時可以順利
的將時間對齊好就像圖五的示意圖如同一只音箱輻射,不過當這個整齊好的時間要再與 Left-R這一串主喇叭疊加就會一樣
存在著時間與位置上不同的問題,有的朋友會非常的糾結甚至計算這類的干涉點,例如透過測量在 Corner-3與 Right-3之間
得到 9毫秒差異,即
頻率=(1/時間)x1000=111Hz的梳波點,但這樣的位置問題所引發的潛在物理並不是你首要擔心的。
蘿崗這一場在吊點取得困難,這應驗了理想與現實是兩回事!如圖所示主喇叭吊掛起來之後得到不等距的結果,而這種情況
幾乎都會在同好們平時工作的環境裡出現,而你最後採取的總是吊後不理 ^_^。
_

圖六,Front-RCorner-1的位置時間。
_

圖七,Front-R+Corner-1Left-R喇叭串的時間差。
_
3.優化過程
現在整理一下過程,若沒有改變對角補聲的時間之下,以圖六,Corner-1的軸心測量得到比 Front-L喇叭串快 8ms(2.9米),
圖七, Left-R喇叭串慢 3ms之多,現在為了 Front-L主喇叭的位置整齊介入了 8ms導致另一面向差距了 11毫秒,這個
位置時間不整齊永遠存在的,硬要去糾結干涉問題就要返回到最最源頭,為何無法在工程協調上爭取到最架吊點呢、是麼。
在現有能力的資源之下主動改善現況。而要優化它們的作法就是把 哈斯效應(優先效應)的物理 與聽判結果搬出來應用在
這個實際的演出現場
(在要繼續交流下去之前這裡你是清楚哈斯設定的物理現象與應用時機)。
對於已經整齊的對角補聲實際上它只是跟正面 Front_L主喇叭串時間一致而已,
結果是這個整齊反而破壞掉了喇叭吊掛串所
產生的立體音像效果,例如 Left-RFront-L之間的立體音像與定位,Corner-1會讓坐在偏向 Front-L的觀眾少去了
音場的聲歷身品質,而另一邊 Left-R則是先天就比 Corner-1位置超前,哈斯的現象早已存在著相互疊加,而這也是一般
系統調整所不願再去理會的擴聲質量,原因是現場六個面向的反射已經形成很明顯的聲歷身氛圍模糊掉焦點了。
那麼為何要優化它?
因為你就會面臨到現在所論述的工程瓶頸-吊點不對稱,你還會碰到演出空間混響阻尼非常乾淨的環境,聲音定位沒有做好就
會讓擴聲的質量惡化沒有音品,會被人耳辨別出來優劣!還有不同款式的音箱系統組合逼著你不得不調整!
我們需要偏軸心疊加補償覆蓋但不要這個補聲存在感過於突出(並非降低增益),利用哈斯做法將對角補聲慢下 5到 6毫秒!
這個調整動作會讓人的耳朵直接忽略掉對角補聲的存在感(唇齒補償仍然保持著)但聲音來源會判定從 Left-RFront-L
主喇叭串,這個由音箱建立的聲歷身又回復了。
(注意!哈斯延遲時間若超過了 25ms就會被聽判成兩聲的結果,慎用)!
_

Front+Rear兩面向各有 8只近面補聲音箱。
_

現場四個面向全部即時監測聲壓級。
_

兩百多只音箱讓 JBL-Performance Manager滿滿的編組。
_

12串喇叭的最上方 3只音箱都把高頻適度衰降減少返打能量。
_

4.聲壓級平衡調整
人們在針對舞台前裙補聲或者是中置聲道以及現在所論述的調整對角補聲音箱,在聲壓級補償過程幾乎是採用人耳主觀感情
聽判進行調整,你要不站在音箱前方拿著遙控盤調整輸出大小,要不差個人到前面聽著然後指揮控台大小聲改變,你知道嗎,
這個在現場每一次要執行的聲壓級調整過程實際上是有專業科學客觀計算程式的。
以這個場館演出為例將一只量測麥克風置於對角音箱軸心位置,它的步驟是:

1-在對角觀眾位置處量取主喇叭聲壓級,
2-調整對角喇叭的聲壓級與主喇叭相同(你清楚功率漸層與後級分貝增益跟推子 0參考點的意義)。
3-取得主喇叭與對角補聲的時間差,
4-使用數學式子進行
聲壓級電平調整=20log10 (主喇叭下緣時間÷前裙時間)。例如:

在對角觀眾處量取主喇叭粉噪聲壓級得到結果是 80dBSPL,順著將對角補聲的音箱的聲壓級也匹配好 80dBSPL(參照步驟-2)
然後將時間差帶入公式,以這個現場對角觀眾位置測量到 Front-L=119ms@80dBSPL,Corner-1=111ms@80dBSPL,
計算結果是 1.2dB(莫理會小數點一位之後的數字)的補償在對角音箱上,有趣的是這個計算式子當你把補聲與主喇叭兩者
的時間位置對調之後再進行計算,他們所得的結果仍然會是一樣,非常的有趣!
只是最後你要清楚是誰需要增加這 1.2dB的電平輸出(在你取得兩者聲壓級相同的條件之下)。
另一個常態的做法是將測量麥克風平均於 Left-RFront-L的喇叭串中間疊加處,再打開 Corner-1的聲音量取時間,
但是這個做法在這裡就不適用了,原因是吊點的不平均讓對角軸心偏移過多,因此這個參考電平補償就以正常貼近於標準的
大面向主喇叭串最為參考電平補償,在此說明。
下方兩張計算圖例可以看到主從兩者的時間計算之後的結果。
_


主喇叭時間在前。
_

主喇叭時間在後。
_

結語
就科學測量的立場既然有三個時間差為何還能夠正常的演出?外國朋友在分享技術面的時候為何不提刻度之外的事情呢?
那是因為先進的生活環境人處的地區做事都會以專業為考量,各單位最後都能整出自己合理有利整合的結果,因此不會有
類似奇怪的不匹配設計或是工程遷就單一層面的氛圍出現,咱這裡職場文藝水平認知不一樣的!大作業尚需成熟的共識。
就像圈內很多同業朋友沉浸在品牌技術框架裡跳不出來,或是處理器的預設場景較真,而當現場真實環境與現下理論對不上
就完全呆掉,對於職場對於擴聲技術這是一種沒進步的現象,必須破除陋習,導入正確觀念。
另一種是只看書本內容卻是沒有臨場實際應用,真正面對工程現場自己有限的認知就全被推翻難以自圓,當然最後被犧牲的
就只有怪罪設備不理想了,而這也是常用的下台階公式,要改正的。
活用真正的硬基礎底子與職場作業接軌
要知道一場正常演出過程裡,觀眾是坐著沒有走動的(他她們只有製造高噪音底層的能力),但是你必須清楚光這一點就已經
能夠破壞現場擴聲作業不少的忠實度了,例如你所做的效果會失去細節,你的插件優化會沒有加分的品質,你的混音平衡將
會受到影響而盡失,控台刻度不再!而硬基礎認知與應用能讓你在臨場環境之下安全渡過!
如同從曲線上觀察到補聲的響度被衰減了,主喇叭最上層的音箱在高頻上盡興收斂,若執意較真音箱曲線而從不去理解為何
系統要這麼的改變,甚至到另一個空間現場就不再是這麼的設定了!這些都是基底的硬基礎而且有效於自身職場上的。
另外能夠悟出 94分貝參考聲壓級調整的工程人員更能理解 12串音箱的聲壓級與覆蓋跟現場空間條件匹配的關係。
直至目前地表上所謂的電聲系統設計上仍是不完美的,它仍然需要末端使用者要有那麼一些聲音技術的基礎配合優化才完整,
現場擴聲的職業一門技術也是藝術,你是從謀生做為高佔比,那麼整個工作的氛圍對於擴聲品質就會完全不同了。
音響系統調與不調都能出聲音的,而其不同之處在於人的專業認知與職場價值而非品牌裝備掛帥。
這篇分享僅取 Front-L+Left-R+Corner-1三串作為調整引述,真實現場還有很多面向以及種種的優化過程,例如低頻如何
均分時間等調整,前裙如何擇位與調整達到最好的補償...
還有給我攏長訊息的傳媒大學同學們,應你們所託我把這篇系統調整簡化的解釋出來,你們只要比照這個論述修改方向就能
著手自己的音響畢業論文了,在音響的職場上還有很多的技術面足夠你們編寫探討的了,加油喔。

另外在這裡要謝謝興明亞洲 阿廣及 阿宇無怨的配合作業與幫忙,擴聲作業才能順利展開。^_^

20190331_廣州


對角補聲的曲線跟主喇叭兩者比對就能看低頻響度的不同。
_

在三樓拍攝,所有音箱最上方三只都做高頻衰減調整。
_

觀眾進場。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