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7_18_相信音樂_叮噹+嚴爵首場演唱會_台大巨蛋體育館

台灣大學小巨蛋體育館
接收到相信音樂好友 -洋公導演的通知,支援兩場 ”簡單任務” 現場音樂演出,其中一人是歌喉高亢有名的
叮噹歌手,對於她的聲音,早在以前演出巡迴裡,我就有很深刻的印象,這次能夠這麼奇妙的要針對其
個人的演出好好的把玩聲音一番,
對於這場演出的心得精華是她個人聲音的探討,這一段現場演出經驗過程
是值得寫下與各位分享,我們所要注意的是其過亮的唇齒頻率,對於這段過多的唇齒頻率,每一位音響師
都有其解決問題的一套做法,包括對於要去濾除掉的頻點,也都有不同的想法,修飾過噪的唇齒聲,
也算是一個爭議性的問題,藉由這次演出的實例,我把個人的修正方式跟同好們分享,但請別誤會我所說
的與做的就是唯途,我僅是以科學與理性的做法來修正這個物理現象,它是有效與快速的,面對這個問題,
有專屬設備與方法,各人也都有自己的方式,因此在這裡僅供參考與分享。

這是 SENNHEISER 5325的音頭。
_

針對她的過噪點,我凹陷在5.6 KHz -12-,Q = 5.5。
_

地上是 EV-XSUB 音箱,前區喇叭我不知道名字。
_

遠拍 monitor system 位置。
_

Monitor Console = Yamaha PM5D。
_

輸入端使用 K.T 的分配器。
_
一般掛在嘴裡的就是使用 DE-ESSER 的電路,那麼說穿了這不過是一組高頻選擇的濾波器( 陷波電路 ),
以現在的數位混音平台,在通道條上面的 PEQ 電路對於消弭單一頻點的增益已經非常容易的一件事,
莫須再大費周章的 INSERT 某台 DE-ESSER 機器才能做事,重要的是要找對頻點來消弭現象才是,
對於
過多的唇齒噪音頻點,在轉播混音上並不會有很大的聆聽落差,那是因為
成音工程並不須要考慮到喇叭與
空間的特性以及與距離投射的結果,因此在成音轉播上,這樣的聲音現象在工程作業上並不會造成很大的
困擾,因此所衰減的比例與現場的比對是完全不同,在現場擴音與舞台上的監聽系統建構,大型的音箱與
多數量投射,加上音箱能量空間特性所產生獨有的聆聽值,有些頻點在當下條件裡,透過空氣介質就會被
過多放大,這種不適聽的能量是必須適切消弭掉的。
一般的操作都會針對高頻位置去尋找擬猜,然後衰減,只是有時候去掉的是主要頻點的倍頻位置,於這個
案子,已經有很多的朋友接觸過 叮噹的聲音,我大多聽到的是在 10 KHz~11 KHz 的位置,對於這個說法,
現在仔細去分析這樣的物理特性,可聽頻段在超過 10KHz 以後的算是效果色彩泛音的頻域,這些頻點即便
多了些,其噪亮的的影響值並不會那麼明顯厭惡,因此泛頻是在 10KHz 左右時,我們就再往回一個音程
位置,那就是在 5KHz 的頻域附近,使用 SIA 或是頻譜分析觀察時,你會發現這兩頻域會因為歌手發出含
有 ”S” 的音腔時,頻譜曲線就會突出,那麼人們的主觀意識總是會判定高頻的位置,真正產生過噪能量的
是實質頻域 5KHz 位置,所以要除去根源就必須是去凹陷那實質的 5KHz 附近的頻點,那諧頻的 10KHz
位置就自然會衰退下來的,
圖上的 EQ 曲線是叮噹使用 SENNHEISER 5235 的音頭與主喇叭產生後的聆聽
結果,然後去調整出來的凹陷位置。為了證明這是有效的修正行為,聽眾是最公正的,在彩排後,
我都逢人詢問聆聽結果,眾多的回答是不會過噪也沒有悶掉一切正常,在正式的演出時,因位觀眾滿場,
高頻多少都會被消耗掉,我都必須再回調一些衰減掉的電平,整個有憑藉的調整方法代表這樣的物理現象
處理是大眾化的,這是我個人的處理方式,各位未來面對同樣情況時,可以參考一下。
_

整組 RL-1 喇叭的曲線展示,在 125 Hz 就滾降的是前區補償喇叭,是我去濾波衰減的。
_


舞台上,一邊趕工一邊裝台。
_

Guitar 、合音與 Keyboard 的位置。
_

Yamaha ID 與 Venue 的輸入端。
_

後級放大器。
_
結束第一天的演出後,連夜的改變舞台上位置,準備迎接下一位歌手-嚴爵的團隊,這真的是一大考驗,
整個通道增加不少樂器,我要煩惱的已經不是唇齒問題了,現在是麥克風開放的數目問題,
台前多了兩只
合音、三只管樂、4 只大三腳鋼琴麥克風、還有 Lead Vocal、BASS 與 Keyboard 也加進來,怪怪,一共
12 只麥克風在前台,這還不包括 percussion
以及兩套鼓的麥克風!呵呵,這就是所謂的簡單任務

第二天就要演出的節目勢必沒有多少時間細排音樂內容了,我也不大瞭解整個音樂過程,依賴的是自己多年
膚淺的 ”音樂修養”,以及零星的彩排,因為有樂手演出當天才下飛機,現場能排練的也僅有電平值的
修正匹配而已,我們使用 4 只
NEUMANN 184 來拾取這大鋼琴的聲音,潛在迴授頻點找到 125 Hz左右,
適度的修正過後,聲音是可以信賴的,也解除心中的負擔一些,再往下一步就是管樂、合音們這些麥克風
全都加入的串音比值,這種現場多只麥克風開放的操作,真的是一個工程挑戰,如何使用那現場的串音
電平與實際聲音的混合,然後提供給現場的觀眾一個主觀聆聽可以辨別與點頭的技術,這是每位音響人
內心裡的一份不同的化學變化,沒有多少人可以分享與瞭解得到的,一切只能浸在不言中。
_


大鋼琴上台。
_

同樣的收音模式。
_

Yamaha PM-1D+小電腦。
_
嚴爵的聲音並沒有叮噹來得功率強大,但是多種
歌路以及假音唱腔,也讓我領教到聲音能量大小
瞬變的調整辛苦,我這個老人已經很久沒被 Vocal
操到了,
整個工作團隊都還在摸索默契當中就結束
了這 2 千多人聆聽的演唱會,表面裝得輕鬆,
熟不知這時刻我才算放下整個壓力,我只能說
洋公你的簡單任務真的不簡單啊!呵呵呵
_